——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各级、各部门不断深化改革,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各省援疆建疆的历史机遇,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加大石油石化、煤电煤化工、矿产资源开发、纺织、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高新技术等重点产业投资力度,工业经济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规模化发展成效显著。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大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举措,着力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工业结构更趋于优化,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走上优质高效的科学发展轨道。经过四十年的改革与发展,新疆工业经济不断壮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总量壮大实力增强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是新疆工业高投入快速发展的四十年。1978年全区工业投资仅为6.52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总量的50.2%。2017年全区工业投资达到了3195.06亿元,是1978年工业投资的490倍,年平均增长17.2%,占全社会投资总量的27.1%。改革开放以来全区工业累计完成投资35408.76亿元。工业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有力地推动了新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初期,全区仅有工业企业(单位)3731家,涉及20余个大类行业。2017年,全区工业已发展到涉及39个大类行业(共41个大类行业)的26991家企业,比1978年增长6.2倍,平均每年增加596家。其中,大型企业由1978年的4家增加到2017年的98家;中型企业由1978年的34家增加到2017年的307家。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达20365.22亿元,比1995年扩大了17.3倍,资产超亿元的企业已达1569家。
(二)工业生产快速增长
1978年工业完成增加值仅有14.18亿元,1992年突破100亿元,2006年突破1000亿元, 2017年达到3254.18亿元,比1978年增长40.1倍,年均增长9.9%。
图一、主要年份GDP和工业增加值
(三)主要产品生产能力日益提高
随着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生产能力已今非昔比。2017年,全区原油年生产能力达到2628.86万吨;原油年加工能力3310.50万吨;原煤年生产能力20260.19万吨;发电装机容量7840.40万千瓦;钢材年生产能力2302.35万吨;农用化肥年生产能力580.11万吨;棉纺环纺锭年生产能力1006.59万锭。
(四)产品产量成倍增长
2017年,全区发电量达到3010.78亿千瓦时,是1978年的136.7倍;钢材产量1300.85万吨,是1978年的190.5倍;水泥产量4581.05万吨,是1978年的倍58.6倍;化肥产量299.01万吨,是1978年的147.5倍;纱产量155.69万吨,是1978年的55.6倍;煤炭产量17782.30万吨,是1978年的16.5倍。产品产量的快速增长不仅满足新疆居民的生产与生活需求,也满足国内乃至国际的需要,有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结构优化、效益提升
(一)结构优化成效显著
新疆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不仅有储量可观的石油、天然气、煤炭,有各种金属、非金属矿物质,而且不同地区还有不同特色的农作物和林果产品,这些都为新疆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经历了由大力实施“一黑一白”战略向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的转变,工业产业结构由石油工业为主调整为化工、轻工、纺织、电力、钢铁、建材、有色、煤炭等行业快速协调发展。新疆非石油工业发展迅速,占工业经济的比重不断提升。2012年规模以上非石油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首次超过石油工业,占据半壁江山。2017年,规模以上非石油工业增加值2081.2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4.0%,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图二、主要年份规模以上非石油、轻工业、中小微企业增加值比重
(二)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新疆工业经济依托各地的特色资源,产业布局逐渐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区域特点。克拉玛依市、巴州、吐鲁番三地区依托石油资源,全力打造石化经济圈,引领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哈密地区、阿勒泰地区和吐鲁番地区,各类金属矿产资源较为丰富,成为新疆金属矿产基地;乌鲁木齐市、昌吉州两地,利用区位优势,大力推进乌昌经济一体化,推动了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发展,成为新疆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伊犁、塔城、阿克苏、克州、喀什、和田以及石河子等地,紧紧围绕番茄、葡萄、香梨、石榴、油料、乳、肉等特色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副食品加工业,建成了具有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全疆番茄制品出口加工基地、红花油生产基地、果蔬饮料基地和肉制品、乳制品深加工等产业基地。
(三)多种经济并存共同发展
新疆工业企业的经济类型由改革初期的国有经济为主,逐步演变为以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为主,集体、股份合作、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等其他各种经济类型共同发展的多元化格局。1980年,全 区工业国有经济占绝对主导地位,90.8%的工业总产值由国有经济创造,集体经济创造的工业总产值占7.9%,其他经济类型创造的工业总产值仅占1.3%。在“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其他经济作为有益补充”的政策导向下,国有企业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纷纷改组改制,全区工业呈现出以国有控股为主,其他经济类型补充的多元化经济发展格局。2017年,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股份有限公司占39.5%、有限责任公司占40.8%。经济类型的多样性为我区工业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四)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2017年,新疆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达1517.42亿元,是1978年全部工业企业的240.8倍。全员劳动生产率由1998年的2.1万元/人年,提高到2017年的46.03万元/人年,提高了20.9倍,平均每年提高32.5%;流动资产周转次数由1.2次/年,提高到1.5次/年;资产负债率由68.4%,下降到63.6%;总资产贡献率由6.2%,提高到9.0%;产值利税率由8.2%,提高到15.7%;资金利税率由3.9%,提高到29.5%。
图三、主要年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和全员劳动生产率
(五)新疆经济的重要支柱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经济经过逐步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不断壮大,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有所下降。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37.1%降至2017年的29.9%。作为新疆经济的重要支柱,工业企业所缴纳的税金总额也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增长。2017年工业生产税净额为814.89亿元,是1978年的179.1倍,占GDP生产税净额的60.0%。
主要年份新疆工业增加值及生产净额所占比重
三、重点产业快速成长
(一)石油化学工业保持引领地位
1978年,全区石油工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开采能力和加工能力有限,原油产量353.1万吨,天然气2.5亿立方米,石油和化学工业总产值仅2.4亿元。四十年来,我区石油化学工业依托新疆油田、吐哈油田、塔里木油田的油气资源,先后建成了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吐哈盆地三大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形成了克拉玛依—独山子、乌鲁木齐、吐鲁番—哈密、库尔勒—库车等不同规模、各具特色的石油炼制和加工基地。“西气东输”、中哈原油管道、乌兰成品油管道、西部原油管道等相继建成投产。2017年,新疆原油产量2591.82万吨,比1978年增长6.3倍;天然气产量307.04亿立方米,比1978年增长121.3倍。新疆已成为我国石油天然气的主产区和国家重要的石油战略基地。
(二)快速前行的电力工业
经济发展离不开工业,工业离不开电力。新疆电力工业发展从小到大,从解决无电到“疆电外送”。近年来,电力工业建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增长态势,电力装机和发电量大幅提高。发电设备容量由1978年的800万千瓦扩大到2017年的7840.4万千瓦 ,增长了8.8倍。与此同时,电源结构呈现多样化发展,大容量、高参数环保机组不断涌现,电力系统整体的互补优势进一步提高。全疆电源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以火电为主,水电、风电、燃气电站、光伏电站、生物质能电站多种发电方式并存的发电格局,互补优势能力得到提高,供电可靠性和质量不断提升。
(三)特色矿产业凸显强劲活力
新疆是黑色、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富集区之一,具有发展钢铁、有色金属冶炼的良好条件。四十年来,我区钢铁工业迅猛发展。2017年,全区钢铁企业73家,比1978年增加61家。钢产量由1978年的6.83万吨发展到2017年的1300.85万吨,增长189.5倍。目前已形成以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为骨干,其他钢铁企业为配套、分工与合作,铁、钢、材协调发展的格局。
丰富的资源也为新疆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改革开放前,有色金属工业产值仅占全区的1.2%。改革开放后,有色行业不断发展,产品产量迅速增加。2017年,新疆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产值达1216.60亿元,占新疆规模以上工业的12.6%;增加值309.57亿元,占全区的9.5%。2017年精炼铜产量35.34万吨,是1999年的5.3倍;镍10023吨,是1999年的65倍;电解铝645.73万吨,是1999年的206.3倍。
(四)围绕特色农业的轻工业迅速发展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新疆紧紧依托农牧业及林果业的特色资源优势,轻工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规模不断扩大、档次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的农副食品加工体系。
2017年,生产成品糖53.12万吨,是1978年的24.8倍;番茄酱罐头产量85.06万吨,是1978年的945.1倍;塑料制品208.57万吨,是1978年的4171.4倍;饮料酒62.19万千升,是1978年的691.0倍。其中,啤酒45.58万千升,是1978年的2279.0倍。目前,自治区已经形成了北疆以农产品与畜产品为主、南疆以特色林果业产品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的产业格局。涌现了番茄酱、葡萄酒、啤酒花、果蔬饮料、乳制品、杏酱等一批特色产业和一批轻工骨干企业。
四、充满生机的战略型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
近年来,新疆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其中,新能源产业形成了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两大产业集群,大型风电机组和光伏产品的研发、制造和应用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新材料产业迅速发展,航空用金属铬全球产量最大,高纯铷铯材料全国唯一,电子铝箔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超高压输变电、大型水电及核电关键输变电设备研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信息产业快速成长,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维、哈、柯多语种软件;生物医药产业实现突破,动物用疫苗、系列维药等具有独特的疗效和地域特色;小麦、玉米、棉花等大型农牧机械、节能型游梁式抽油机、干空气能间接蒸发制冷设备等在国内具有一定品牌知名度。
一批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快速建设,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乌鲁木齐市形成了以太阳能光伏组件生产为主导的光伏产业集聚区;哈密地区形成以风力发电整机、叶片、塔架为主导的风电产业集聚区;伊犁州形成以煤制天然气为主导的新型煤化工产业集聚区;和田地区形成以维药生产开发为主导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
2017年新疆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259家,实现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38.75亿元;高技术产业企业46家,实现工业增加值56.72亿元。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新疆工业不断调整、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和结构升级都迈上了新台阶。当前,我区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也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工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旧突出,经济向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面对挑战,我们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新疆工业战线继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积极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围绕“五化同步”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五大中心”和“十大进出口加工集聚区”建设,在新时期再创辉煌。
扫描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