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四
改革开放40年来,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投资总量不断扩大,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薄弱环节得到加强,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紧紧围绕稳增长、调结构、补短板、惠民生的总体要求,着力提高投资有效性,为新疆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疆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一、投资规模连创新高,力推全区经济迈上新台阶
自治区成立的1955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仅有2.62亿元,是2017年总规模的0.02%,1978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了13.0亿元,也仅为2017年总规模的0.11%,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前新疆的投资总规模仍然较小,增长速度缓慢。改革开放以后,新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投资总量明显扩大,投资增速不断加快。201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1795.64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907倍,年平均增长19.1%,比改革开放前(1955年—1978年)的年平均速度快11.9个百分点。投资总量连上新台阶,1991年突破100亿元,1998年突破500亿元,2003年突破1000亿元,2012年突破5000亿元,2015年突破10000亿元。
历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特别是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后,在党中央的大力关心支持下,全国各兄弟省市大力援疆,在全疆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新疆经济建设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科学跨越、后发赶超,新疆迎来了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新阶段,投资“拉动”成为推动新疆国民经济加速发展的主旋律,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二、投资结构逐步优化,供给侧改革不断推进
(一)民间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
1978年全区国有经济投资占99.7%;99.4%的资金来源依靠国家预算和自治区投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疆投资主体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逐步形成了多经济成份共同投资的格局。表现在股份制经济、个体私人经济、集体经济和外商及其他非国有经济投资增长较快,比重不断上升。1978年非国有经济投资总量仅有0.04亿元,而2017年则达到了3467.29亿元,占全社会的比重为29.4%,比1978年提高了29.1个百分点。
在新疆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同时,民间经济有了大的发展,民间投资比重稳步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自治区政府积极扩大民间投资,进一步改善企业投资管理,鼓励内地企业向新疆有序转移,吸引和支持各类企业到新疆投资兴业,我区民间投资总量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民间投资成为全社会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2017年,全区民间投资3416.85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9.0%,改变了国有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
(二)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转型跨越成效显现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全区在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的同时,更加注重投资增长的方式与结构的转变,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和调整。1978年三次产业投资比例为15.4∶52.8∶31.8,经过40年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水利、城市公共设施、教育及环境保护等基础产业进行大规模的建设,第三产业的比重快速上升,同时在供给侧改革不断推进下,高污染、高能耗的工业项目投资逐渐减少,第二产业的投资比重逐渐下降,自治区更加注重投资增长的方式与结构的转变,转型跨越成效显现。2017年第三产业投资占全区投资总量的67.9%,比1978年提高了36.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占27.4%,比1978年下降了25.4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投资占4.7%,比1978年下降了10.7个百分点。
(三)地方投资主导地位加强,拉动投资作用更加明显
在“六五”、“七五”、“八五”和“九五”时期,新疆的投资中,中央投资占半壁江山,分别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55.1%、54.0%、60.8%和51.0%,对投资的贡献率分别为60.3%、53.1%、63.5%和42.4%。国家的巨大投入在新疆建成投产了一大批对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为支持新疆经济的持续增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十五”时期地方投资快速增长,特别是2010年以后随着新疆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为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投资新疆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地方投资所占比重逐年提高,到2017年地方投资占到了全社会总投资的85.8%,地方项目对新疆经济建设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已经成为新疆投资的主要力量。
三、基础设施投资与行业投资协调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改革开放40年来,新疆在加快基础设施行业投资的同时,紧紧围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大投资力度,使新疆在社会经济建设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为拉动经济增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农林牧渔业投资建设成效显著,水利建设不断加大
新疆始终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放在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改革开放后,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对农林牧渔投资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科技推广,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形成了具有新疆特色的农业产业体系。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草原和林业建设,特色家产品开发及优质棉建设等为主的投资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天然保护林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三北”防护林建设、林业基地建设等五大工程的实施促进了新疆农林牧渔业、水利业投资的不断加大,1978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投资仅为2.02亿元;2017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投资达到了552.33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273倍,年均增长15.5%。
农田水利建设投资不断加大,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1978年,全区水利建设投资仅为0.67亿元,2017年达到了343.25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515倍,年均增长17.4%。改革开放以来新疆重大水利枢纽建设成就显著,随着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的实施,新疆水利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重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塔里木河治理成效显现,额尔齐斯河、伊犁河流域开发进展迅速;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人畜饮水、大型灌区节水改造、节水灌溉、水土保持、防洪工程等农牧区水利建设取得新突破,初步建成了以防洪、灌溉、调水为主的水利工程体系。全区引水量、水库库容和有效灌溉面积迅速增加,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近几年我区还加快建设玉龙喀什河水利枢纽、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库鲁斯台草原生态修复工程等水利工程,突出抓好南疆水利工程和北疆引调水工程建设,推进大中型水库建设,加快重点内陆河、重点灾害性河流、中小河流重点河段治理工程建设,加大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力度,水利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不断加大有效改善了农林牧渔等各行业的生产条件。
(二)工业投资增势强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
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新疆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进一步调整工业投资结构,加大了石油石化、煤电煤化工、矿产资源开发、纺织、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高新技术等重点产业投资力度,产品产能产量快速增长,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规模化发展成效显著,新疆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1978年全区工业投资仅为6.52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总量的50.2%。2017年,全区工业投资达到了3195.06亿元,是1978年工业投资的490倍,年均增长17.2%,占投资总量的27.1%。改革开放以来,全区工业累计完成投资35408.76亿元,石油、煤炭、纺织和钢铁等特色产业成为拉动工业投资增长的引擎。
1.石油石化工业投资成效显著。1978年到2005年之间,石油石化工业一直都是新疆工业的第一支柱产业,石油石化工业投资占全区工业投资的比重基本都在50%以上, 2017年,石油工业投资达到了490.78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15.4%,改革开放以来年均增长13.5%,新疆的石油工业投资成效显现,石油开采及加工能力不断增强。
西气东输、中哈石油管道、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等工程相继建成并运营,全国最大的石化工程独山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项目建成,吐哈油田和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工程顺利进行,一批下游产品精深加工企业顺势而兴。形成了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吐哈盆地三大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和独山子、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库车、库尔勒、鄯善、泽普、轮台等不同规模、各具特色的石油化工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行业得到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增强,大型石化项目的集聚和带动作用已经显现,新疆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
2.煤炭煤化工产业异军突起。随着市场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新疆煤炭资源优势凸显。为进一步发掘新疆煤炭资源的潜力,将煤炭就地转化,变成易于输送的电力和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近几年,自治区积极引进神华、鲁能、徐矿、华电、新汶、国投、开滦等一大批国内外的知名企业进驻新疆,在煤炭产业方面规划投入的资金达数千亿元。大企业、大集团的进入,带动了新疆煤炭产业的升级,煤电、煤化工,成为新疆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增长点。
改革开放以来,全区煤炭开采业投资累计完成1718.51亿元。2014年,全区煤炭开采业投资高达253.41亿元,创历史最高点。2010年到2017年是新疆煤炭开采业发展最快的时期,煤炭开采业累计投资1225.78亿元,占改革开放以来煤炭开采业投资总量的71.3%。
3.电力建设步伐加快,火电、水电、风电齐头并进。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大型水电、火电基地和大型风电场开发建设速度加快,全面启动了疆内750千伏电网的建设,基本形成750千伏骨干网架,建成哈密—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新疆与西北主网联网750千伏一、二通道,疆电外送能力超过千万千瓦,新疆电网已跨进特高压、远距离、大容量外送的新时代。目前,新疆电网已形成“内供三环网、外送三通道”的主网架格局。随着一大批电力项目建成投产,新疆电力供应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2010年至2016年,全区累计投入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资金121.9亿元,农村电网供电安全性和可靠性大大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塔城准北—乌北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已经建成, 南疆750千伏电网延伸补强工程、准北—乌北75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项目正在加紧施工。作为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电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高的特高压输电工程,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建设更是引起了全国瞩目。
改革开放以来,我区还先后完成了电网改造与建设、火电建设,加快了水电站建设、达坂城等主要风区为主的风电建设、以乌鲁木齐和地州中心城市为重点的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加强了电网主网架建设,实现全疆联网,加快“西电东送”建设步伐。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新疆在太阳能、风能、特高压输变电等方面的技术水平,已经是全国甚至是国际领先水平。2016年新疆电网主网架电压等级实现从220千伏升级到750千伏,全疆的供电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2017年全区水、风、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1.3%,新疆电力工业进入了一个快速高质量发展时期。“十三五”期间,自治区计划还将投资224亿元进一步加大农网改造升级力度,有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4.制造业发展步伐迅猛、贡献突出、主体地位加强。在构成工业投资的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业三大板块中,采矿业曾经是长期重点投资的板块,一直占据着“龙头老大”的地位。近几年,全区不断扩大制造业投资规模,制造业投资高速增长,成为工业投资主体。2017年,全区制造业投资达到了1691.36亿元,是1995年的21.8倍,年均增长15.0%。随着产业布局的调整,2017年,制造业占工业投资比重迅速由1998年的24.6%上升到52.9%,已经占据了工业投资的半壁江山。
5.纺织工业快速发展。新疆纺织工业从无到有,历经60余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以棉纺织、化纤为主导,毛纺织、麻纺织、针织、服装、纺织教育、科研、设计、质检、营销等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2014 年,国家在新疆提出了“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百万人就业”的规划纲要,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的意见》以及《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规划纲要(2014——2023年)》,在这一年,新疆又驶入了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猛,企业数量呈“井喷式”增长,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纺织服装产业成为新疆经济新亮点和解决少数民族群众就业的主渠道。
2013年,新疆纺织工业投资还仅为54.51亿元,2014年纺织工业投资就达到了96.15亿元,增长了76.4%。2014至2017的四年中,全区纺织业累计完成投资高达1362.29亿元,是1978年至2009年31年纺织业累计完成投资的3.0倍。徐州天虹、江苏金晟、山东佰郑、华孚色纺、巨鹰、雅戈尔、联发纺织、如意、华芳、顺合天亿等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纷纷在各工业园区投资生产,纺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持续优化,产业链得以延伸。2014年至2016 年,新疆纺织服装产业新增就业人数达 24.88 万人,其中南疆四地州实现新增就业13.25 万人,占比达 53.3%。对维护新疆的稳定、促进就业、经济发展、推动产业链投资、拉动基础建设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新疆成为了中国纺织服装产业投资最热、成本最低、发展最快的地区,也成为了“一带一路”倡议下“走出去” 最具优势的地区。
(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逐步形成
改革开放的40年,新疆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断加大,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全区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全力推进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量快速增长,使相对滞后的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加快了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城市棚户区、老城区改造,重点实施老城区改造提升工程。着力培育一批中小城市、边境口岸城市和特色小城镇,重点推进南疆特色乡镇建设。积极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城际铁路、地下综合管廊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城镇供水、供热、供气、公共交通和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全区基础设施类投资增速的稳步提升,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十一五”以来,全区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27473.70亿元,2017年,全区基础设施类投资高速增长,完成投资4686.02亿元,创历史新高,增长51.6%,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了45.2%。
1.道路交通快速发展,通行条件不断改善。1949年,新疆只有几条简易公路,通车里程仅3361公里。1998年,吐乌大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新疆有了第一条高速公路 ,随着2000年乌奎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拉开了新疆高速公路建设的篇章。2007年底,新疆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了1000公里。到2017年底,新疆高速公路里程数达到了4578公里。
2000年以来,全区相继建成了国道312线奎屯至赛里木湖、国道314线小草湖至库尔勒、克拉玛依至呼图壁高等级公路和阿拉尔至和田段第二条沙漠公路、G3012和硕至库尔勒高速公路,G30奎屯至赛里木湖高等级公路,G3016清水河至伊宁高速公路,G30果子沟至霍尔果斯等高速公路,新改建干线公路里程达万余公里。“十二五”期间,新疆高速公路建设呈现爆发式发展,全疆有13条国家高速公路以及3条地方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高速公路跃升到4316公里,全疆基本实现各地州市高速公路连接,初步形成以乌鲁木齐为中心,以国道干线为主骨架,环绕两大盆地,辐射地、州、市、县、乡和农牧团场,东连甘肃省和青海省,南接西藏自治区,西出中亚、西亚各国,北达蒙古国的干支线公路交通网。一大批高速、一级公路的相继建成,为新疆国民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2.铁路建设高速发展,运输矛盾逐步化解。铁路从无到有、不断发展。1962年新疆第一条铁路兰新线建成,结束了新疆没有铁路的历史;上世纪70年代南疆铁路修到了库尔勒。改革开放后,兰新铁路向西延伸到了阿拉山口,库尔勒到喀什铁路建成通车,兰新复线大幅提升了客货运量,使新疆铁路总里程达到了6000多公里,有力拉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目前,新疆在建、新建、拟建的铁路接近10条。精伊霍铁路、奎北铁路、乌鲁木齐至精河二线工程、南疆铁路吐鲁番至库尔勒二线工程、乌鲁木齐至准东五条铁路同时在建设中,同时加快建设库尔勒至格尔木、阿克苏至阿拉尔支线、阿勒泰至富蕴至准东、克拉玛依至塔城等铁路项目。2017年,新疆的铁路营业里程达到了6244.36公里,特别是电气化铁路从无到有,达到1634公里。交通运输条件大为改善,客货运量及周转量不断提高,铁路运输紧张的矛盾进一步得到缓解。
3.新疆已成为中国拥有航站最多、航线最长的省区。自2000年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为新疆机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自治区充分利用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建设项目,加快机场建设的步伐,先后新建了那拉提、喀纳斯机场;迁建了克拉玛依、库尔勒机场;扩建了乌鲁木齐、喀什、和田、伊宁、阿勒泰机场;改建了库车机场、且末机场、塔城机场和乌鲁木齐机场老航站楼。其中,仅乌鲁木齐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一项投资达26亿元,将新增航站楼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满足1045万人次旅客吞吐量的使用要求。
2010-2017年,全区航空运输业累计完成投资219.03亿元,年均增长21.1%。航空运输业投资由2001年的2.5亿元,提高到2017年的53.02亿元,增长了20.4倍。 2017年新疆旅客吞吐量突破了3000万人次,运营新疆航空市场的航空公司由1978年的1家发展到现在的49家,航线由1978年的8条增长到现在的257条,目前已经有17个国家、24个国际城市(地区)、73个国内城市与乌鲁木齐国际机场通航,百姓出行的选择进一步丰富。
“十三五”期间,新疆还将加快推进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改扩建、新建、续建塔什库尔干机场、昭苏机场等17个机场民航项目,民航运输业投资会稳步推进,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机场体系。
4.信息传输业发展迅速,通信能力大幅提高。从1981年至2017年,全区电信业累计投资1008.71亿元,先后建成了西安经兰州、乌鲁木齐、伊宁到霍尔果斯口岸的四条群干线光缆;乌鲁木齐经吐鲁番、库尔勒、若羌从茫崖出疆的第二出疆光缆,亚欧光缆;乌鲁木齐至南北疆及各主要地州市光缆。光缆线路长度从2000年的1.08万公里增长到2016年的74.87万公里,截止2017年,全疆年末全区固定电话用户数47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252.3万户,电话普及率113.5部/百人,其中,固定电话普及率20.1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95.4部/百人,互联网宽带用户569.9万户,通电话的行政村达100%。数据通信网、多媒体通信网发展迅速,相继建成了覆盖各地州市的ATM宽带网,并开展了IP宽带网城域网的建设。移动通信网络能力大幅提高,建成了覆盖全疆的移动网,全区移动通信交换机容量已达292.4万户。
(四)民生工程投资普新篇,民生建设更有新作为
自2010年“民生建设年”以来,自治区实施了大量重点民生工程,民生建设力度之大、效率之高、受益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开启了民生建设的新篇章。2010-2017年,民生类工程累计投资13797.88亿元,年均增长15.7%。民生类工程投资由2009年的526.26亿元,提高到2017年的2493.33亿元,增长4.7倍;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由2009年的18.6%,提高到2017年的21.1%。一个又一个民生项目的落实,使全区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党的惠民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自治区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民生”,着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以安居富民、定居兴牧、保障性住房为主的各项民生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极大地改善了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1990年-2017年,民生类工程投资中涉及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房地产业累计投资6938.72亿元,年均增长30.2%。房地产业投资由1990年的1.04亿元,提高到2017年的1698.02亿元,增长了1634倍。全力推进保障安居富民工程建设、棚户区改造、农牧场危房改造、定居兴牧工程建设、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极大地解决了城乡困难群体住房条件差的问题,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
改革开放后,自治区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教育投资逐年加大,1949年,全疆仅1所高等院校,各类中等学校11所,小学1355所,办学条件差,校舍简陋,全疆90%的人都不识字。自治区成立后,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新疆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区不断加大教育投资的力度,2017年教育业投资达到了413.89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为3.5%。全区普通高等学校达到了42所。还拥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60所,普通高中355所,初中1039所,普通小学3523所,特殊教育学校28所,幼儿园7778所,新疆的教育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医院卫生文化体育事业也在不断发展,“九五”以来,全区卫生、体育、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累计投资达到了506.96亿元。到2017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689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844个,妇幼保健院(所、站)92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3个。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16.03万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20个,乡镇卫生院926个,拥有床位2.90万张,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服务机构及设施2181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218个。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各族人民身体素质不断提高。
四、新疆经济大有可为,投资前景更加广阔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指引下,新疆立足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历史定位,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新疆迎来了经济大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新疆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位置,是联通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是连接亚太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的大走廊。作为“中巴经济走廊”的起点,瓜达尔港的通航将使新疆成为内陆出海口。无论是从地理、人文以及交通位置来看,新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都有着特殊的优势。新疆地处中国西部地区,与周边8个国家接壤,拥有5600公里的边境线,这些都为新疆实施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了非常好的地理优势和发挥重要作用的机会。
被中央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新疆将建设“三通道”(北、中、南三条通道)、“三基地”(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基地、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大型风电基地)、“五大中心”(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文化科教中心、医疗服务中心)、“十大进出口产业集聚区”,新疆战略地位将不断加强,新疆基础建设与经济发展还有巨大的空间,新疆的投资将具有更广阔的前景。
回望改革开放40年来新疆的巨大变化,展望未来新疆这个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必将以庆祝改革开放40年为重要契机,阔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扫描分享至微信